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湖北省灾后重建暨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交流发言摘登
    作者:佚名 日期:2016年10月11日 来源:湖北日报 浏览:

     

    省发改委
      科学谋划狠抓落实
      奋力夺取发展和恢复重建双丰收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支持89个县(市、区)受灾学校灾后重建,全省无一名学生因灾失学,全面恢复680万受灾人口的正常供水,做好医疗保障和卫生防疫,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快速恢复关键基础设施功能。目前全省农业生产恢复有序,工商企业加快复产,灾区生产运行有保障。
      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抓好目标实现。把稳增长保目标作为全省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的重点,督促各地各部门目标聚焦、工作聚力。
      抓好恢复重建。倾情“三农”,确保农民不减收;克服瓶颈,确保已申报的项目和重大事项得到落实;应急谋远,统筹推进,确保春节前受灾群众全部搬入新居;坚持生态优先,转型升级。
      全力稳定投资增长。尽早启动和谋划推进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狠抓民间投资,狠抓多方争取。努力争取全年投资增长14%左右。
      帮扶实体经济。重点抓好634个预增产值过亿元增长点和27个过10亿元重大增长点的协调服务,开展降低企业成本“大督查、大跟踪、大监督”行动。
      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责任落实和检查督办,确保今年压减粗钢和煤炭产能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加快谋划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补短板工作。
      抓好“四新”经济。抓紧出台实施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实施方案,落实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推进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和“三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实施。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出台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深入抓好沿江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专项集中整治。
      兜牢民生底线。加强就业监测和指导服务,强化和落实就业支持政策,确保完成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的目标任务。
     
      省扶贫办
      瞄准目标精准发力
      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第一战
      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进,全省上下联动,层层立下军令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限期脱贫,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29.48亿元,省直各部门支持37个贫困县整合资金462.03亿元。全省共派出15053个工作队,帮扶11365个村。军队扶贫、企业扶贫、协作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新路子越走越宽。易地扶贫搬迁经验全国推广。
      接下来,大战一百天,打赢脱贫攻坚第一战。
      科学调度,确保成效精准。脱贫147万人、出列1601个村、易地扶贫搬迁26.47万人,这是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决战目标。剩下一百来天,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意志,确保年底结硬账。
      马上就办,确保对象精准。迅速开展一次“回头看”“大核查”,固化数据,优化平台,动态管理,切实解决对象识别不精准问题。
      选准路子,确保措施精准。项目精准扶持到村到户,推进产业扶贫、资产扶贫、金融扶贫、雨露计划、旅游扶贫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医疗、搬迁与危房改造、社保等行业扶贫。
      严格标准,确保验收精准。对达到脱贫标准的村和户迅速组织验收,对计划脱贫的村和户“一对一”补短板。持续加大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和暗访力度,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坚决防止“被脱贫”“数字脱贫”。
      压实责任,确保管理精准。把脱贫攻坚责任层层扛上肩,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弄虚作假的,会同有关部门严肃追责问责。
      创新机制,确保火力精准。以“10·17”全国扶贫日为契机,集中表彰一批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继续组织经济强市对口帮扶少数民族贫困县市,建立经济强县对口帮扶贫困县的协作扶贫制度。
     
      应城市
      坚持三抓三促确保争先进位
      应城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5.86亿元。面对灾情,应城市迅速组织工业生产自救,力促农业损失工业补。1-8月,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税收7.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9.1%;完成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10.2%。
      应城市组建215个工作队驻企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出台政策措施,为受灾企业、小微企业减免各类税收1672万元,为15家企业办理理赔460万元,为7家受灾企业下调利率,让利200多万元。
      应城市决战四季度,确保工业稳增长、年底结硬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抓要素保障,力促企业满负荷生产。一是强化电力保障,确保无一家企业因电停产限产。二是强化融资保障。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已争取新增贷款5亿元;市财政列支700万元“重建贷”风险补偿金和200万元贴息准备金,争取农商行向受灾企业提供4000万元重建贷款。
      抓产销对接,力促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市内产销对接。拟于10月中旬,组织精细化工上下游企业、石膏开采企业与加工企业、原盐生产企业与深加工企业合作交流、产销对接。二是市外产销对接。组织应城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展会,扩大销售。
      抓项目投资,力促实体经济发展。一是抓好灾后重建项目。安排实施2016年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43个、总投资122.2亿元,力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增长18%。二是抓好工业技改项目。促进盐化产业链加粗延长、提质增效。安排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92个,总投资85.6亿元。三是抓好产业项目落地。组建“五大产业专班”,加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
       
      黄冈市
      咬定“第一要务”实现“一抗四保”
      今年以来,黄冈市咬定发展不动摇,全力推进“抗灾保发展、保目标、保安全、保稳定”,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发展。元月至8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1家,达到1465家;新引进重点项目292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7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均居全省前三,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均居全省第一。
      作为全省灾后重建的主阵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下一步黄冈市将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狠抓项目建设。全面实施领导包保、项目秘书、路线图管理、召回问责等工作机制,推进“四大重点工程”、“双十工程”、20个省重点项目、120个在建“双百”项目和300个新开工亿元项目。
      破解资金难题。争取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灾后重建项目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等及时到位;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和省级五大投融资平台;升级大别山金融工程,用好贫困县企业IPO政策。
      加快灾后重建。抓紧实施灾后重建三年项目建设规划。高质量做好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提档升级。加快交通“1236”灾后重建行动计划落地。
      全力落实脱贫任务。采取直接帮扶市场主体、直接帮扶贫困户、帮扶两者结合的方式,解决发展资金短缺困难。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进度。做实政府兜底,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大保障投入力度。
      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实施“1+7”方案,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浠水国家级开发区试点等重大示范试点,加快黄冈高新区、武汉经济开发区黄冈产业园、武汉东湖高新区黄冈产业园等建设。
      统筹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加强销号管理,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
     
      天门市
      凝心聚力抗大灾多措并举促发展
      一手抓防汛抗灾保安全,一手抓生产自救促发展,不等不靠、科学统筹、综合施策,目前天门市受灾群众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农业恢复生产蓬勃开展,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下一步,全市将把灾后重建作为重大机遇来抓,提振精气神,再添硬措施。
      精准施策恢复生产。整合国家、省级和本级资金1亿多元,加大对受灾企业和农业恢复生产的帮扶力度。在免费提供灾后抢种抢播种子的基础上,对受灾地区农业生产进行奖补;设立新型经营主体抗灾担保贷款贴息基金3000万元,帮助种植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恢复生产。
      应急谋远补齐短板。在全面准确核实灾情的基础上,着力补齐防洪抗灾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围绕水电路堤、涵闸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策划申报水利、交通、电力等建设项目320多个,总投资230亿元。
      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因地制宜,引导受灾群众改种适销对路、独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组织灾后重建秋季专场招聘会。支持龙头企业、各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加快恢复生产。抓住灾后结构调整机遇,关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基地,支持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业发展。实施“X+贫困户”行动计划,优先为贫困户、贫困村提供各类政策扶持。
      全力以赴维护稳定。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在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卫生医疗、困难家庭学生就学等基础上,对绝收农户实施分类救助,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倒损房屋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搬进新家。加强人文关怀,开展思想引导、情绪疏导、政策落实、纠纷调解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情绪稳定。
     
      省住建厅驻宣恩县抗灾救灾工作组
      精准施策保民生精确发力破难题
      省住建厅工作组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制定重建行动方案,压实责任、确定项目、明确时限,使恢复重建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精准施策保民生。工作组统筹做好倒损农房重建修缮、地质灾害治理、乡村道路抢通、农田复产、水利电力设施恢复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项工作。已修复道路近600公里、桥梁5座、河堤2500米,供水、供电、通信等基本恢复,全县910户因灾倒损农房重建修缮的综合开工率达83%、竣工率达78%。
      多措并举促发展。一是争取资金支持推动村镇建设。积极向住建部村镇司汇报争取,将长潭河乡黄家寨村和高罗乡大茅坡营村纳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协调落实椒园镇庆阳坝村和沙道沟镇两河口村传统村落补助资金600万元和城乡建设与发展以奖代补资金270万元。二是发动联盟企业开展“四送”活动。组织省建筑产业联盟企业开展送感情、送项目、送资金、送智慧“四送”活动,中建三局、省工建等多家企业踊跃捐资200万元,支援恢复重建。部分联盟企业正与县直部门协商开展其他援建项目。三是组织技能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联合宣恩县政府,举办易地扶贫搬迁暨农房灾后重建质量安全培训会,对各乡镇和村镇服务中心负责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经理等100余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
      精确发力破难题。通过两个月的抗灾自救实践,工作组认为灾后重建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集中表现为“两难”:基础设施重建推进难,滑坡隐患治理开展难。下一步,工作组将发挥省建筑产业联盟平台优势,推行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全面参与宣恩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上一篇文章:广水市举办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次现场推进会
    下一篇文章:我市荣膺2016年度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集体我市荣膺2016年度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集体